最高法再发布贯彻实施民法典案例:对“和稀泥”说不******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电 (记者 张素)民法典实施以来,财产权保护、人格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的民事审判工作不断加强。中国最高人民法院12日发布第二批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万明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发布案例旨在更好指引人民法院统一正确实施民法典,始终强调明辨是非、惩恶扬善、定分止争,对“和稀泥”的做法坚决说不。
继去年2月发布第一批13件人民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典型案例后,最高法此次再发布16件典型案例,其中包括“孙某燕与某通信公司某市分公司等隐私权、个人信息保护纠纷案”。
案情显示,孙某燕使用某通信公司某市分公司提供的移动通信号码,并支付费用。但在孙某燕多次明确表示不接受电话推销业务后,该公司仍继续向其进行电话推销。
法院认为,民法典在总则编和人格权编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作出专门规定,特别是对民众反映强烈的以电话、短信、即时通信工具、电子邮件等方式侵扰他人私人生活安宁的行为进行了严格规制,故判决被告某通信公司某市分公司未经原告孙某燕的同意不得向其移动通信号码拨打营销电话,并赔偿原告交通费用和精神损害抚慰金。
据统计,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30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一审物权纠纷案件65万件、合同纠纷案件2027万件、人格权纠纷案件33万件、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案件92万件、环境资源类案件31万件。
此外,基于人民法院大数据管理和服务平台汇聚的全国案件文书数据进行检索,2021年1月至2022年11月,适用民法典英烈保护条款的一审裁判文书数量达679件,居住权为772件。
“通过相关案件的办理,民事主体合法权益得到全面保护、产权政策得到有效落实,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在当日新闻发布会上说。
值得注意的是,民法典颁布后,最高法先后制定了民法典时间效力解释、担保制度解释、总则编解释、人脸识别解释、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解释等共计19件司法解释,在统一裁判尺度、厘清法律适用争议问题等方面发挥作用。(完)
苏炳添拿下2023赛季首冠******
本报讯(记者 陈嘉堃)北京时间2月3日凌晨,在瑞典哥德堡田径室内赛男子60米比赛中,中国“飞人”苏炳添以6.59秒的成绩夺冠,用胜利完成个人2023赛季首秀。
苏炳添上次参加正式比赛是在2022年7月的俄勒冈田径世锦赛,他先后参加了男子100米、男子4×100米接力,分别止步于半决赛和预赛。经过冬训的调整和备战,苏炳添于2023年1月29日奔赴欧洲,开启新赛季征程。
苏炳添在预赛第三组出场,成绩为6.75秒,排名第二,东田旺洋以6.71秒位列预赛首位。决赛中,第一枪有人抢跑,已全力冲出起跑线的苏炳添被召回,对他的体能有一定影响。再度发枪,排在第四道的苏炳添又是一马当先,最终他率先冲线,成绩为6.59秒。东田旺洋以6.60秒取得第二名。
此次出征欧洲室内赛,苏炳添也是在为今年的布达佩斯田径世锦赛、杭州亚运会进行热身。去年8月,世界田径协会发布布达佩斯世锦赛参赛标准,男子100米的达标线为10秒,而苏炳添在东京奥运会后还未突破过10秒大关。
完成瑞典哥德堡的室内赛后,苏炳添还将继续在欧洲参赛。根据赛程安排,他将参加2月8日的法国蒙德维尔站比赛和2月15日的法国列万站比赛。苏炳添本赛季前三站比赛评级分别为D类、B类和A类,竞争强度将逐渐上升。以欧洲室内赛开启新赛季,苏炳添能通过比赛更好地向强度更高的100米过渡,为整个赛季打下良好基础。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